怪騎物語。CBX400 Custom:被CBX家族冷落的「美式」中排量兄弟!

怪騎物語。CBX400 Custom:被CBX家族冷落的「美式」中排量兄弟!
Ziv 22小時前

在台灣說到CBX,車友們十之八九會先想到那台如雷貫耳、傳奇級的 CBX400F,或是那台引擎長得像戰斧、六缸暴力美學的 CBX1000,但你知道嗎?CBX家族裡其實還有一台被遺忘在角落、默默存在的「非主流代表」 CBX400 Custom(NC11),這台車,不只是「美式外皮日式骨」,更是一部讓你越看越可愛的老派奇葩,來,讓我們好好認識它。


你以為是CBX400F改裝款?它可不甘只當襯托!
CBX400 Custom 在1983年誕生,表面看起來像是CBX400F改把手、換坐墊的假美式,但其實內在完全另有玄機。它不是CBX400F的變種,而是從人氣也不怎麼樣的 CBX650 縮小而來(這台650在美國叫 Nighthawk 650),所以基本架構更接近巡航車,而不是街車。

這顆引擎為水冷直列四缸、DOHC、四氣門設計,排氣量398cc,內徑與衝程為55mm x 42mm,屬於短衝程設定,因此轉速高、反應快,最大馬力輸出達 48匹(ps)@10500rpm,最大扭力為 3.4kg-m@8500rpm,表現不俗。

搭配的是六速常時嚙合式變速箱,傳動則使用巡航車少見、維護便利的 軸傳動(Shaft Drive)。另外還有油壓式離合器、油壓自動氣門間隙調整裝置,以及背面發電機(rear generator)這些配備,在當年可是頗有高級感的設定。

車架部分,CBX400 Custom 採用鋼管雙搖籃車架,前懸吊是 33mm 正立式前叉,後懸吊為雙槍預載可調避震器;煞車系統方面,前輪配有單向雙活塞卡鉗搭配單碟煞,後輪則為機械鼓煞,這點跟CBX400F雙碟煞配置相比,明顯偏保守,但也符合它「偽美式巡航」的定位。

車身尺寸方面,CBX400 Custom 全長2150mm、寬830mm、高1160mm,軸距為1440mm,座高設定為780mm,對當時日本國內市場(普遍騎士身高)來說算是相對親切,但坐墊設計為了外型犧牲厚度,所以雖然雙腳踏地性不錯,長途騎乘卻很容易感受到「椅子好硬」、「屁股有感」這類真心話。至於重量嘛,裝備重達 200公斤整,比CBX400F還重11公斤,稱得上是「不太靈活但很有存在感」。

整體來看,CBX400 Custom 看似只是CBX400F的美式改裝版,實際上從引擎血統到傳動系統、車架構造都屬於完全不同的系統。它不是誰的副本,而是HONDA嘗試做「美式巡航+四缸街車」的實驗作品,只是這個實驗後來沒什麼迴響,卻也因此成就了這台車「冷門到極致就是潮」的地位。


又重、又硬、又難養,偏偏還不紅
CBX400 Custom 為了營造美式巡航車風格,特地設計了水滴形油箱(結果油箱容量還少了5公升,只剩12L),再加上低坐墊、高把手,視覺上是有到位啦,但實際騎起來......嗯,坐墊超硬、懸吊偏硬、腳踏位子奇怪,根本不像你期待中的巡航爽感,反倒像騎一台穿著皮衣的街車。

結果怎樣?上市後銷量慘澹,沒過多久就被自家兄弟 NV400 Custom(V型雙缸、比較像真正的美式)搶走風采。


身世悲情,從沒被當CBX看,現在卻硬被拉進CBX家譜
CBX400 Custom 一開始就不被當作「真正的CBX」對待,很多人甚至直接說:「這根本不是CBX400。」結果到了現代,因為CBX400F被炒得太兇,CBX系列車被大量偷竊、保費飆高,這台原本被嫌棄的CBX400 Custom也莫名其妙被拖下水,連保險都不給保了……

而且它還真的只是個「備胎」角色,因為半年後,真正的主角 CBR400F 就登場了。CBR一來,直接用 58匹馬力壓過CBX家族所有兄弟,CBX400 Custom 當然也就被徹底邊緣化。

可是現在回過頭看,CBX400 Custom 還真有它一種老派的迷人風味。它雖然穿著一身美式皮,但骨子裡其實是道地日系血統,說穿了,就像一個硬要裝成熟的國中生,看起來老成,騎起來卻是另一種感覺。它搭載的軸傳動、油壓離合這類在當時高階巡航車才有的配備,一應俱全,說它「誠意滿滿」也不為過。更別說那獨特的外型設計,現代街頭上已經幾乎見不到,遇到一台簡直就像目睹都市傳說,一回頭還不一定來得及拍照。

因為當年太冷門、太小眾,反而讓它今天成了保值潛力股。就像那種被冷落太久,後來突然被翻出來珍惜的老唱片,CBX400 Custom 不再只是「那台不是F的CBX」,而是一台越看越有趣、越了解越讓人著迷的老車。只要你懂它,它就會用它那沉默寡言的金屬機械感,默默地陪你跑出一段與眾不同的風景。

Ziv 資深編輯
期許自己能有單缸的可靠、雙缸的浪漫、三缸的滑順、四缸的成熟。 文字工作者、攝影學徒、復古街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