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奇物語。YZF-R1問世前的「馴獸師」:YAMAHA的最後一位5閥門戰神YZF1000R!

怪奇物語。YZF-R1問世前的「馴獸師」:YAMAHA的最後一位5閥門戰神YZF1000R!
Ziv 2小時前

在YAMAHA的歷史中,YZF-R1是無庸置疑的傳奇,但你知道在R1橫空出世之前,YAMAHA的旗艦超跑是誰嗎?它沒有R1那般激進,卻有著獨特的性格,甚至在R1推出後仍繼續生產,堅持著YAMAHA對「易操控」的執著。今天,就讓我們回到那個充滿血氣方剛的90年代,揭開YZF1000R Thunder Ace的神秘面紗!


YAMAHA的執念:性能與操控缺一不可
時間回到1985年,YAMAHA推出了採用水冷DOHC 5汽門引擎的FZ750,這台車以其強悍的性能一躍成為當時的頂級車款。然而,即便身處最頂尖的性能車行列,YAMAHA卻始終沒有放棄他們對「長途旅行舒適性」的堅持。

這股精神,在1987年的FZR1000上得到了延續,它有著仿賽的外型,卻保留了較為舒適的騎乘姿勢與溫和的操控感,這項傳統,在1996年發表的 YZF1000R Thunder Ace 上被徹底貫徹。


快還要更快,但絕不放棄操控
在那個年代,公升級的旗艦車款,各家車廠都在追求極速。為了應對驚人的馬力,大部分的車款都傾向於犧牲部分靈活性,以換取高速行駛的穩定性。然而,YAMAHA卻反其道而行。

他們在開發YZF1000R時,目標是打造出一台「公道最速」的超跑,但同時必須兼顧YAMAHA引以為傲的輕盈操控。因此,工程師在輕量化、高輸出和空氣力學上下足了功夫。他們成功地將YZF1000R的車重控制在198公斤(乾重),軸距也僅比750c.c.的YZF750多了10mm,創造出極為緊湊的車身。


傳承5汽門血脈的最後一位戰士;性能數據,藏不住的輕盈本質!
YZF1000R的心臟來自於FZR1000的進化版,這具1,002c.c.的5汽門引擎(進氣3閥、排氣2閥)經過重新設計,曲軸輕量化了22%,活塞也輕了3%,使得引擎轉速攀升更為迅速。它能夠爆發出145ps的最大馬力和114Nm的最大扭力,即便以今天的標準來看也相當驚人。

除了引擎與車架,YZF1000R在其他硬體配置上也毫不馬虎。在那個年代,車重能壓在200公斤以下,已經是相當出色的成績,而其198公斤(乾重)的數據,更證明了它輕量化的決心。座高為785mm,以公升級仿賽來說相當親民,讓騎士雙腳能夠輕鬆著地,提升了日常騎乘的便利性。

懸吊部分,YZF1000R前懸吊採用了43mm正立式前叉,後懸吊則是單槍中置避震器,雖然沒有當今常見的倒叉設計,但其配置足以應付日常與激烈操駕的需求。煞車系統則採用前雙碟盤搭配對向四活塞卡鉗,與後單碟盤卡鉗的設定,提供了足夠的制動力道。配備方面,雖然沒有現代車款豐富的電控系統,但它那經典的指針式儀表板與圓潤的整流罩設計,卻是那個黃金時代的經典縮影。


一個時代的堅持與落幕
在那個「硬派」當道的超跑市場,YAMAHA這種堅持「好騎」的路線,多少顯得有些特立獨行。畢竟,對手們的旗艦車款外型更具侵略性,直線穩定性也更強,更符合大眾對「霸氣超跑」的想像。就連YZF1000R的時速表,都刻意將最高速標註為220km/h,而轉速表也只到9,500rpm,彷彿在刻意隱藏它的真實實力。

然而,隨著世界超級摩托車錦標賽(WSBK)的比賽規則從750c.c.改為1,000c.c.,YAMAHA為了打造參賽車款的市售版本,不得不推出更為競技取向的車型。於是,在1998年,YZF-R1 誕生了,你可能會以為YZF1000R從此走入歷史,但事實恰好相反。由於它的定位更偏向「性能旅行車」,與R1的純粹仿賽路線有所區隔,因此在R1問世後,YZF1000R仍繼續生產,直到2003年才正式停產。

YZF1000R是YAMAHA公升級車款中,最後一款堅持傳統易操控精神的代表。它不是最強悍的,但它絕對是最好駕馭的公升級超跑之一。它的存在證明了,即使在極限性能的世界裡,YAMAHA依然沒有忘記,騎乘的樂趣來自於人與車之間最完美的協調。

Ziv 資深編輯
期許自己能有單缸的可靠、雙缸的浪漫、三缸的滑順、四缸的成熟。 文字工作者、攝影學徒、復古街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