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市售車市場,賽車場上激烈的環境與豐富的研發資金,成為許多最新科技初試啼聲的最佳場域,除了車輛的機械技術革新外,在車手的人身安全上也有長遠的進步,在公路上越來越常見的氣囊皮衣即是一個最佳的例子。
在全球市場上,目前氣囊皮衣受限於專利技術等問題,目前由Dainese和Alpinestars兩間知名部品廠商為氣囊皮衣的主要供應商,氣囊皮衣的概念首見於21世紀,並在2011年才正式推出市售版本,短短的幾年內可說是發展的相當快速,並且從舊有的車身-皮衣感應連結式演變成透過陀螺儀與G值偵測的晶片作動版本。
Dainese在2000年時第一次展示出穿戴式的騎士氣囊背心,並將其氣囊技術定名為D-Air,從此展開騎士用氣囊衣的研發大戰,時光快轉七年後,直到2007年Michael Ranseder在MotoGP瓦倫西亞站為大家展示了氣囊皮衣的作動畫面,2009年Dainese氣囊裝置的型態稍有改變,與皮衣的整合度更佳,但當年卻發生Jorge Lorenzo摔車後,皮衣無法洩氣的糗事,當年圓滾滾的Lorenzo實在相當逗趣呢,截至目前為止,在Moto2、3、GP三個組別中,Dainese已經累積超過600次的氣囊作動次數了。
氣囊的作動方式相當嚴謹,透過每秒約1000次的精密數據測量與監控可以辨識出車手是否正處於危險之中,且需要氣囊的協助,Dainese D-Air利用GPS與皮衣內的ECU合作協助算出車輛的行駛數據。2001開始研發氣囊皮衣的Alpinestars也在2009年正式在MotoGP賽車場上推出Tech-Air氣囊系統,現今的Tech-Air技術則是更加複雜,透過內建的陀螺儀與加速感應器,可以更準確的分辨意外是否正要發生。
兩間公司的氣囊科技除了在運作方式略有不同外,在形態上更有著明顯的差別,Dainese D-Air將氣囊整合至皮衣中,並且透過獨家微絲(microfilaments)專利,可在45毫秒內快速充氣中確保氣囊均勻充氣。Alpinestars Tech-Air則是以氣囊背心搭配特定型號的防摔衣,兩者皆可以透過內建電腦獨立運作,現在所販售的款式已不再需要與車輛連接,引誘氣囊作動了。
不管是Dainese或是Alpinestars,搭載氣囊裝置的防摔衣相較於一般版本皆另外增加了1.2到2公斤不等的重量,但是對於更加完善的防護性來說,多一點重量似乎也不會是太大的負擔。
在這這段發展史中,也有一些令人驚心動魄的畫面,例如2016年的MotoGP賽前測試,Loris Baz因為輪胎問題導致在直線突然摔車,並且將它射向了賽道旁的護欄,根據Alpinestars Tech-Air Race的記錄,在當下他承受了29G的重力加速度,但多虧全套的安全裝備以及炸開的氣囊,讓他沒有受到更大的傷害。
隨著氣囊皮衣不斷的改良,並且成為大獎賽中規範的標準備配之一,Valentino Rossi也曾表示他不喜歡在沒有氣囊皮衣的保護下騎車。
“對我來說,氣囊皮衣是安全的一大步特別是對肩膀、鎖骨。在2009年Dainese帶來了氣囊皮衣,一開始我覺得不舒服,他讓我變得不靈活且增加了一些重量。但從那一刻起,他們不斷在改進,現在我真誠地希望在沒有D-Air的情況下不要走上賽場,因為對於碰撞來說,他相當有幫助。”
Jorge Lorenzo是賽場上較晚接受氣囊皮衣的車手之一,因為初期他覺得這項技術會讓他覺得不舒服,他現在選用Alpinestars系統。
“我想幫助Alpinestars進化,因為我認為這對騎手的安全很重要,我們需要稍微提高舒適度,因為當你有安全氣囊時,你會感到肩膀更加僵硬,這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並且讓它更安全一些。但這對車手的安全非常有趣,非常有利,所以我贊成。”
雖然,Dainese和Alpinestars皆未曾公布確切的氣囊皮衣所減緩的意外數量,兩間公司分別聲稱這項技術皆有效減緩騎士在意外發生時的傷害,並且可以讓人在騎乘時更有信心,但是各位讀者依舊要注意道路上騎乘時可能遇見的各種風險,不是穿著完善的防護裝備就變身成金剛不壞之身啊!
資料來源.Visordown by.Web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