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年間,摩托車科技發展迅猛,許多高階車款才有的技術,現在已逐步下放到更親民的車型。例如 Throttle-By-Wire(電子油門) 早已成為許多車款的標準配備,而 彎道 ABS、傾角感應循跡控制 這類先進輔助系統也越來越普及。然而,如今在汽車領域掀起熱潮的 Brake-By-Wire(電子剎車),是否也能為摩托車帶來變革?
這項技術來自 Bosch,這間公司長年深耕汽機車電子系統,近期更進行了超過 3,300 公里 的嚴苛測試,以驗證 Brake-By-Wire 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表現。他們計畫最早於 明年秋季 將這項技術應用於四輪車輛。想必未來也有機會來到二輪領域上。
電子剎車的運作方式
簡單來說,Brake-By-Wire 就是用電子致動器取代傳統的液壓剎車系統,與 Ride-By-Wire(電子油門) 的概念類似。這樣的設計讓車輛能更靈活地調控剎車力道,並且能與其他電子控制系統(如 ESP、循跡控制、動能回收系統)整合,甚至在未來發展成完全自動駕駛的基礎。
在汽車領域,這項技術有助於提升自動駕駛車輛的剎車精準度與系統整合性,因此具有相當高的發展潛力。但對於摩托車而言,是否也能發揮相同的優勢?
Brake-By-Wire 能帶來的主要優勢在於:
簡化剎車系統設計
取消傳統剎車總泵與油管後,整體剎車系統可以變得更加輕量化與緊湊,讓摩托車的造型與結構更簡潔,甚至可能進一步減少維修保養的需求。
更精準的剎車控制
電子剎車可以讓電腦即時調整剎車力道,並與 ABS、循跡控制、動能回收 等系統無縫結合,提升制動穩定性。例如,電動摩托車 若搭載這項技術,能讓能量回收與剎車系統配合得更完美,進而提升續航表現。
未來,如果 Brake-By-Wire 能夠發展得更成熟,並且解決安全性問題,我們或許會看到它成為高階摩托車的標準配備。特別是越來越多的電動機車,透過電子煞車應該可以提供更精準的煞車控制與電能回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