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丹佛發明家 David Henson 最近公開一項極具爭議性的創新輪胎設計——SurfacePlan「推進式輪胎」,主打用線性活塞直接推地前進,完全跳過引擎、傳動軸與變速箱,試圖重新定義車輛驅動方式。
這款輪胎取消傳統輻條,改以數十根橡膠頭活塞取代,活塞可透過電力、液壓或氣壓驅動,從輪胎側壁向地面伸出,直接施力推動車輛。Henson 稱這套「poke-to-drive」系統具備 AI 控制能力,可實現更少的機械零件、更輕的車體、更佳的抓地力,甚至可編程的胎面結構。他預估整車重量可因此減少 50–75%。
雖然構想大膽,但技術挑戰也不少。首先,活塞施力方向非水平,而是斜向下,可能導致輪胎浮起、降低抓地力。其次,活塞需穿透橡膠胎面,長期暴露於泥沙與水氣中,密封與耐用性堪憂。若活塞卡住或損壞,整輪可能失效,維修成本也難以預估。
此外,若每輪需配置 50–100 根活塞,電力或液壓系統的負擔將極大,等於用一堆管線與壓縮機取代原本的引擎與馬達。高轉速下的離心力、非懸吊重量與結構複雜度也都是潛在問題。
目前 SurfacePlan 尚未進入實體原型階段,僅為概念設計與初步專利,Henson 正透過 Wefunder 平台尋求群眾募資,希望能找到合適應用場景與技術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