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指針到TFT全彩觸控螢幕:摩托車儀表板的進化之旅!

從指針到TFT全彩觸控螢幕:摩托車儀表板的進化之旅!
Ziv 2024/11/21

摩托車儀表板,這個曾經只是簡單顯示時速和轉速的小夥伴,如今搖身一變,成為科技的炫耀舞台。最近,KTM 發表了 2025 年新款車型,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全新的大型 TFT 觸控儀表板。不僅尺寸驚人(垂直設置的 8 吋螢幕與水平的 8.8 吋版本),還具備觸控操作(手套模式也沒問題!)、虛擬按鍵和高自訂功能。這場「螢幕大戰」甚至讓人忍不住想問:摩托車儀表板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從單純的時速表開始,邁入雙錶的黃金時代
回到 20 世紀初,摩托車儀表板的歷史其實和時速表息息相關。早在 1937 年,英國就立法要求汽車和摩托車必須裝備時速表。那時的時速表不只是法律需求,更是一種榮耀。像 1920 年代的 Brough Superior 和 1940 年代的 Vincent Black Shadow,都因其大尺寸 Smiths 時速表而廣受讚譽。事實上,一個 5 吋的 Vincent Black Shadow 時速表,最近在拍賣會上竟然拍出了 1,400 英鎊(約新台幣 55,000 元)的高價!

進入 1960 年代,多缸高轉速性能車的流行,讓時速表和轉速表組成的雙錶組合成為標配。而到了 1980 年代,隨著水冷引擎的普及,儀表板開始加入溫度計和更多的警示燈,逐漸往汽車式「多功能儀表板」靠攏。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例如,1985 年推出的 Suzuki GSX-R750 就是仿賽的代表作,採用了簡潔的賽車風格儀表,醒目的白面轉速表,搭配小型時速表,設計極簡但效果十足。


數位化的開端與 TFT 儀表的崛起
進入 1990 年代,數位儀表開始小規模出現。1991 年的 Bimota Tesi 1D 是第一款採用完全數位儀表的摩托車,LCD 面板顯示轉速、時速和溫度等資訊,儘管它的市場定位過於小眾,未能掀起波瀾。1992 年,Honda 推出的 NR750 則進一步採用 LED 面板,而 1998 年的 Yamaha R1 則是第一款將數位時速表與類比轉速表結合的量產車型,開創了未來十年的主流設計。

真正的變革來自 2011 年的 Ducati Diavel 和 BMW K1600GT。這兩款車型首次引入 TFT 儀表(薄膜電晶體),大幅提升了顯示資訊的清晰度和豐富度。與傳統 LCD 相比,TFT 儀表板不僅能提供多樣的顏色和版面配置,還能清楚呈現騎乘模式、導航等各種資訊。隨著技術進步,這些螢幕的尺寸和功能也迅速擴張。如今,像 KTM 和 BMW 的 10 吋以上觸控螢幕,甚至能讓騎士忘記自己是在騎摩托車,而非開跑車。


懷舊與現代的拉鋸戰
雖然 TFT 儀表板無疑是未來的主流,但也有不少老派騎士懷念那簡單的雙錶組合:一個大大的轉速表,一個直觀的時速表,沒有複雜的設定,也不需要擔心軟體更新。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摩托車儀表板的演進恐怕已經沒有回頭路。

儘管我們可能懷念老式設計,但不能否認,這些嶄新的顯示器讓騎乘體驗更加方便與安全。畢竟,當你在快速巡航時,能一目了然地掌握車輛的狀態,這才是真正的進步。

Ziv 資深編輯
期許自己能有單缸的可靠、雙缸的浪漫、三缸的滑順、四缸的成熟。 文字工作者、攝影學徒、復古街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