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誌|Michael Czysz of MOTOCZYSZ

人誌|Michael Czysz of MOTOCZYSZ
2017/05/07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要自己打造一台摩托車,挑戰世界最高等級的二輪賽事,你會怎麼想?2003 年,一位四十多歲的美國室內設計師Michael Czysz 發出了這個豪語。他不具任何賽車或工程背景,但這都沒有阻止他。幾年後,他成功創造出一台非常獨特的Z 型縱置四缸跑車,今天就讓我們來告訴你有關Michael Czysz 的故事。

2003年,一位四十多歲的美國室內設計師Michael Czysz 發下豪語,要以一輛自製的賽車挑戰世界最高等級賽事-MotoGP


摩托車世家
Michael Czysz(Czysz讀作sis,如sister)成長在一個摩托車愛好者的世家,祖父甚至還是專門改裝NORTON Manx 的高手。九歲那年父親從大賣場買了一輛微型摩托車給他,成了他的二輪起點。

Michael Czysy 成長在一個摩托車愛好者的世家,祖父(蹲坐者)甚至還是專門改裝NORTON Manx 的高手

14歲的Michael 利用暑假打工所賺到的錢買了一輛川崎KL 175中古越野車,一有時間就騎著它,四處探索這個世界。到了大學時代,他選擇就讀設計相關的科系,畢業後隨著女友搬去加州工作,周末時他會帶著女友一起騎車出遠門渡假,野餐或閒晃。

工作之餘,他甚至還跑去賽車學校上課,並搞來一輛前GP 車手Max Biaggi 的老戰駒APRILIA RSV250,常常在賽道裡奔馳。隨著設計工作越趨繁忙,結婚後的四人家庭生活佔去他大部分時間,摩托車在Michael Czysz 的生命中也逐漸消失,直到那天。


人生第二篇章-MOTOCZYSZ
看著自己創立的設計公司Architropolis 發展順利,兩個兒子也開始獨立,進入公司工作,Michael 覺得自己似乎有一點成就了。有天他回顧這一切,試著評價自己身處在人生中的甚麼位置時,他覺得生活不該僅是如此,他想接受更多挑戰,想為自己做些甚麼。

有件事情一直讓他無法理解 "美國人每年買的法拉利和杜卡迪比世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但我們自己本身卻不製造任何一款像那樣的車子" 他說。某天,他想起過去曾親眼看到BRITTEN V1000 那輛雙缸賽車,那一刻他突然有所頓悟,

"John Britten 不可能是最後一位自己打造摩托車的人,歷史上必須還有別人得這麼作" 他說得有點憤慨, 

"媽的,算了,我自己來試試看"

Micheal Czysz 的目標是要打造一台真正的美國製摩托車,登上世界舞台與各大車廠競爭,他所說的就是MotoGP 。接著,他成立了MOTOCZYSZ,一個以家族姓氏為名的公司,這位中年男子的美國二輪夢就這樣開始了。

紐西蘭人John Britten 與他一手打造的BRITTEN V1000

當評斷自己處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時,Michael Czysz 認為他可以接受更多挑戰,受到John Britten 的激勵,摩托車便成了他的下一個目標


由全世界組成的MOTOCZYSZ
和John Britten 一樣,Michael 起先也是在自家車庫開始這一切。只見庫房中堆滿了機台,工作桌椅及電腦,初步構築著他心目中的摩托車藍圖。不久他便了解到,這樣一項計畫需要投入更多心力,光靠他自己是不夠的,隨後就在自己所居住的波特蘭市郊租了一棟建築物,另外從世界各地延攬許多該方面的人才,一起為這個夢想打拼。

和John Britten 一樣,Michael 起先也是在自家車庫開始這一切。只見庫房中堆滿了機台,工作桌椅及電腦,初步構築著他心目中的摩托車藍圖

勢單力薄不足以成事,Michael Czysz 在波特蘭市郊租了一棟閒置的建築物,並從世界各地延攬許多該方面的人才,一起為夢想打拼

MOTOCZYSZ 的團隊成員有來自義大利的前DUCATI 員工,英國籍引擎工程師,法國懸吊工程師,奧地利籍的碳纖維專家,以及許多美國當地技師,Micheal Czysz 自己擔任計畫主導人,而他的父親Terry 則是主工程師。

就像所有人聽到這件事情的第一反應,MOTOCZYSZ 團隊在初期遭遇不少困難,由於他們在圖紙上建構出的這輛賽車擁有許多先進設計概念,負責生產的協力廠商並沒辦法在要求時間內製造出他們要的零件,也拖延到整個計畫進度,而時間對他們來說是個奢侈品。

MOTOCZYSZ 除了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向MotoGP 大會證明他們能創造出一輛原型車,更重要的是在那之前,團隊得先提出一些顯著成果,以說服更多投資人投入金援,畢竟要進軍最高等級的比賽,你可不能沒有錢。

MOTOCZYSZ 在圖紙上建構出的這輛賽車擁有許多先進設計概念,負責生產的協力廠商一旦出了任何差錯,都有可能會拖延整個計畫進度,而時間對他們來說是個奢侈品


初期-引擎馬力測試
身為專案主導人,帶領眾多夥伴孤獨地在這條不被看好的路上奮鬥,Micheal Czysz 表現出無比決心,即使遇上許多困難造成進度落後,他們還是成功地將第一具原型引擎送上馬力機測試,獲取讓計畫持續進行的初步資金。雖然剛開始的測試結果差強人意,經過逐步修正,最後還是達到比賽門檻標準。

MOTOCZYSZ 所開發出的是一具縱置水冷四缸引擎,內有兩隻旋轉方向相反的同軸曲軸,從正面來看,它像是用兩個15°夾角的V型雙缸引擎並列所組成(後期改為兩個直列雙缸引擎以同樣15°夾角並列),結構非常獨特。他們會這樣設計其實是為了改進現有賽車的最大缺點-陀螺效應。

傳統車輛在彎中加油時,高轉速曲軸會形成非常大的陀螺效應,迫使車身直立並外拋,所以車手在過彎時雖然必須盡早開油加速,卻得兼顧車輛不會因直立而向外跑開,形成後面對手的超車空檔。

MOTOCZYSZ 獨特的Z 型縱置四缸引擎,有點像是把兩個V2引擎並列在一起,宣稱能消除陀螺效應,這跟內部的曲軸設計有關

MOTOCZYSZ 的同軸雙向曲軸引擎便是為此而生。由於旋轉方向相反,引擎的陀螺效應降得以至最低,讓車手在彎道裡能沒有顧忌地開油門,搶先加速出彎,同時車輛在S型彎道中的變向反應也更快速。卡匣式變速箱安裝在引擎底部,可依賽道特性而快速抽換各檔位的減速比。引擎寬度約為10 英吋(25公分),只比後輪寬一點點,極度瘦窄的車體風阻比橫置直列四缸車小了非常多。

這具引擎有兩隻曲軸,以同軸但相反的方向運轉,進排氣門由三支凸輪軸驅動,底部則是可客製化的變速箱


中期-車體設計及賽道測試
除了引擎,後來被命名為C1 的這台四缸原型車也有眾多獨特之處。看似傳統前叉的前懸吊多了一個單體避震,安裝在車架轉向軸心的正下方,套筒前叉實際上只是滑套,用來將前避震的壓縮軌跡維持在同一直線上。

看似傳統前叉的前懸吊多了一個單體避震,安裝在車架轉向軸心的正下方,套筒前叉實際上只是滑套,用來將前避震的壓縮軌跡維持在同一直線上

前輪軸心鎖附在一個可隨時更換的套件上,能依據賽道狀況更換,藉此調整拖曳距。滑套外管也大有文章,MOTOCZYSZ 工程師設計了多組滑套下腿,每一組都有不同的橫向抗扭係數,以視賽道或車手需要及時換裝,車輛過彎更快速。此結構的另一個優勢是,外置避震器單體本身不會被併入在簧下重量計算中,車頭的路感回饋會更明確輕快。整體概念有點類似BMW 的Duolever,或是HOSSACK 前懸系統,卻又不是完全相同。

前輪軸心鎖附的是一個可更換的套件,能依據賽道狀況調整拖曳距,滑套外管也有不同抗扭程度的選擇

MOTOCZYSZ C1 以引擎作為主要受力成員,車架為碳纖維單殼式(monocoque)同時兼任引擎進氣道,如此得以減去不少重量。後懸吊設計則是受限於長度較長的引擎,故將傳統避震器的彈簧和減震單體分開,將兩個較小的彈簧分置在車身兩側與後搖臂連結,減震單體被放置在後搖臂上方中央,以將軸距維持在一定長度,但與前懸吊同樣有能快速調整的特性。

MOTOCZYSZ C1 以引擎作為受力成員,車架為碳纖維單殼式,同時兼任進氣道的角色,如此得以減去不少重量

後懸吊設計則是受限於長度較長的引擎,故將傳統避震器的彈簧和減震單體分開,將兩個較小的彈簧分置在車身兩側與後搖臂連結,減震單體被放置在後搖臂上方中央,以將軸距維持在一定長度,但與前懸吊同樣有能快速調整的特性

原型車C1 在首次的自家測試中仍無法達到MotoGP 水準,但他們沒有放棄,再執行了無數次改良,另外還請來當年的GP 車手Jeremy McWilliams 協助測試,讓團隊能將車輛調整到世界級水平。又請國內AMA 好手Shane Turpin 作最後試騎。後者在場內試騎了幾圈回到PIT 區,以一種不可置信的表情,激動地描述他剛剛試騎的感受,不真實(unreal)是他對C1 的總結,看來MOTOCZYSZ 已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了。

經歷了無數次的調整,測試,修改,再測試的循環,MOTOCZYSZ C1 終於接近世界水平了,現在只等著賽季到來


後期-MotoGP 改制與TT ZERO
從計畫的第一天開始,Michael Czysz 的方向便是以參加MotoGP 為目標,而C1 賽車完全是依照當時的賽事規範而開發,就在所有工作都告一段落,準備迎接GP 賽季來臨之時,團隊卻從賽事主辦單位FIM 與DORNA 口中聽到一個令人錯愕的消息:自2007年起,MotoGP 賽車的排氣量將由990 c.c 降至800 c.c.。這對經歷過無數挫折,最終已出現一絲曙光的MOTOCZYSZ 來說無疑當場被宣判死刑,他們此時已沒有任何多餘資金再去開發一輛800 c.c.的賽車了。

沮喪之餘,MOTOCZYSZ 也不得不調整方向,原先的預想是參加WSBK 或國內的AMA 比賽,但最終C1 仍沒有出現在任何一個公開比賽裡。2010年,MOTOCZYSZ 在自己的網站上公開表示,他們將會限量發售C1 賽車,每一輛預售金額是100,000美金(約310萬台幣),盡量將已投入的資金回收。

2010年,MOTOCZYSZ 在自己的網站上公開表示,他們將會限量發售C1 賽車,每一輛預售金額是100,000美金(約310萬台幣),盡量將已投入的資金回收

同年的美國電影<華爾街:金錢萬歲>中,有一段是男主角與配角各自騎著摩托車在林間小路較勁的畫面,男主角(Shia La Beouf飾)騎的是DUCATI Desmosedici RR,男配角(Josh Brolin飾) 的坐騎就是MOTOCZYSZ C1。

同年的美國電影<華爾街:金錢萬歲>中,有一段是男主角與配角各自騎著摩托車在林間小路較勁的畫面,左方車輛就是MOTOCZYSZ C1 990

其實在早一年的2009,MOTOCZYSZ 就宣布與印度BAJAJ 合作,共同開發以電能為動力的新世代車輛,另外也加入於曼島舉辦的首屆TTXGP 電動車比賽,他們的參賽車輛為另外開發的E1pc 電動車,除了以馬達驅動之外,車輛設計與內燃機版本的C1 也有不小差異,不過,第一次比賽中他們還是獲得第五名的好成績。

2009,MOTOCZYSZ 宣布與印度BAJA 合作,共同開發以電能為動力的新世代車輛,另外也加入於曼島舉辦的首屆TTXGP 電動車比賽,參賽車輛為另外開發的E1pc 電動車,那次比賽他們獲得第五名的好成績

TTXGP 在隔年更名成TT ZERO,接下來的四年(2010-13)冠軍得主都是MOTOCZYSZ,2012年時甚至打敗由日本MUGEN 領軍的Shinden 神電賽車。Micheal Czysz 終於達成了他的夢想,在世界的舞台上力抗其他全球車廠,這也是自1911年以來,第一次由美國車廠在曼島賽事中拿下冠軍,上一次則是印地安(INDIAN)車廠。

自2010年起的連續四年,MOTOCZYSZ 的E1pc 賽車稱霸了TT Zero,甚至打敗日本MUGEN 的Shinden 神電賽車

即使沒能成功挑戰MotoGP,Michael Czysz (左)仍在另一個世界舞台上完成了他的夢想


MOTOCZYSZ 終章-創辦人辭世
就在2013年MOTOCZYSZ 拿下最後一個TT ZERO 冠軍的前幾個月,創辦人Micheal Czysz 被診斷出癌症,當車隊正在慶祝勝利之時,他本人則在美國接受放射治療,這年也是MOTOCZYSZ 最後一次參加TT Zero,或者說,最後一次參加任何比賽。

與癌症的漫長抵抗過程耗去他不少時間和精神,不過Micheal Czysz 仍忘不了第二次逐漸消失在他生活裡的摩托車,他的最愛。他曾於2014年短暫地出現在賽車場上,化療讓他身形消瘦不少,儘管知道最壞的事情可能會發生,他臉上仍帶著一股笑容,騎著愛車,享受可能是人生中最後的二輪時光。

被診斷出癌症的Michael Czysz 因進行化療而消瘦不少,但中間仍短暫出現在賽道上,騎著摩托車,享受可能所剩無幾的二輪時光

美國時間2016年5月7日,不敵病魔的Micheal Czysz 最終留下了親人與朋友,離開人世。

回顧他的這段二輪美國夢,竟和他所敬佩的John Britten(同樣自行創造出一輛摩托車,卻於1995年死於癌症)有幾分相似。我不禁猜想著,如果當時沒有堅持到最後,他是不是會帶著懊悔離開這世界?還好,即使沒能成功挑戰MotoGP,Michael Czysz 仍在另一個世界舞台上達成心願。

如同John Britten 啟發了他,希望Michael Czysz 的故事也能激勵各位,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無論成功與否,有時過程才是真正定義你的人生,而非結果。在逝世一周年的今天,我謹以此文紀念他。

Enjoy riding out there, Mr. Michael Czysz.

Race in Peace.

by.空冷二氣筒

資深編輯
以純種設計人的姿態在二輪世界玩樂20年,喜歡科技世界的簡潔與完美,同時又愛當個擺脫塵囂的山林旅者,我是社長BEN,歡迎跟著我一起體驗移動工具所帶來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