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從1926年的義大利博洛尼亞說起,那時候還沒有紅色鋼管車架、沒有Desmo、沒有轟鳴賽道的V4引擎。只有三位充滿理想的兄弟:Adriano、Bruno 和 Marcello Ducati。他們和父親 Antonio 共同創立了一間名叫 Società Scientifica Radio Brevetti Ducati 的公司,專門生產收音機、真空管與電容器。在那個廣播是最先進通訊科技的年代,Ducati 的產品代表了精密、工藝與創新,是義大利工業化浪潮中的驕傲。
1935 年,他們在博洛尼亞郊區的 Borgo Panigale 建立了新廠房,這塊土地日後將成為全球最熱血的摩托車聖地之一。但好景不常,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深陷戰火。1944年,Ducati 的工廠在盟軍轟炸下被幾乎夷為平地,創辦人家族也被迫離開經營崗位。
戰後百廢待舉,義大利民生困苦,汽車與摩托車需求爆增。Ducati 的工程人員在殘破的廠房中重新啟動生產線,他們需要一項新產品,一種能快速、便宜提供交通解決方案的產品。
小狗啟程:Cucciolo 的成功與摩托部門的誕生
1946年,Ducati 推出了他們歷史上第一具摩托車引擎:Cucciolo,義大利文是「小狗」的意思。其實這台小引擎最初由都靈的 SIATA 設計,Ducati 負責授權生產。它是一具能裝在腳踏車上的輕量四行程引擎,只有50cc,卻非常耐用、省油,對當時的義大利平民百姓來說,它就是戰後重建生活的象徵。
Cucciolo 成功地讓無數義大利人第一次坐上了摩托車。它不只是一具引擎,更像是移動自由的象徵,甚至有報紙稱它為“義大利人的第一台摩托車”。Ducati 因此決定成立摩托車事業部門,將原本的電子與機械部門分家,並正式跨入摩托車製造業。
到了1950年代初,Ducati 已經從一間電子公司轉型為兩輪交通工具的重要製造者。他們開始推出完整的車型,從 60cc、100cc 小排氣量車款一路到 125cc 的街車與競技用車。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市售車款包括 Ducati 98(1949年)與 Ducati 125 Turismo(1956年),這些車以耐用、省油、結構簡單為特色,是戰後義大利庶民交通工具的代表之一。1957年推出的 Ducati 125 Sport 更是品牌早期將性能元素引入市售車的代表作,外型緊湊、車身輕巧,也為之後 Taglioni 主導的賽車化轉型鋪路。當時的 Ducati 不僅提供通勤工具,也投身賽車活動,逐步建立起品牌的性能形象。
賽道召喚與技術魂的覺醒:Desmodromic 誕生前夜
1954年,Ducati 招募了一位將改寫品牌命運的天才工程師——Fabio Taglioni。他來自義大利北部,對機械有著幾近偏執的熱情。上任後不久,他便投入摩托車賽車的開發。他相信,速度與穩定性能同時達成,而這一切的關鍵就是引擎設計。
Taglioni 的構想最後具現為一種獨特的氣門驅動系統:Desmodromic。傳統引擎靠氣門彈簧關閉氣門,但在高轉速下容易產生氣門浮動。Taglioni 設計的 Desmo 系統則透過雙凸輪來控制氣門開與關,不需要彈簧,減少浮閥,提高轉速極限。這個技術當年僅在F1中嘗試過,而 Ducati 是第一個將其量產的摩托車品牌。
1958年推出的 125 Desmo 賽車,首次實戰驗證了這項設計的潛力。到了1960年代,Ducati 繼續深耕小排氣量賽車市場,推出多款單缸125cc與250cc賽車,並在歐洲賽場逐漸展露鋒芒。Taglioni 領導的工程團隊在這一時期將 Desmodromic 技術應用於更多市售車與賽車上,建立起『高轉速、強節奏』的品牌印象。
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市售車款之一,是 1965 年推出的 Mach 1。這台以 248cc 空冷單缸引擎為核心的運動跑車,當時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快的 250cc 市售摩托車之一,極速可達 160 公里/小時。
另一款值得一提的是 1960 年代末推出的 250 Diana Mark 3,主打歐洲年輕族群市場,擁有運動化造型與靈敏操控,與 Mach 1 共同建立起 Ducati 在小排氣量高性能街車市場的穩固地位。同一時期,Ducati 也開始將 Desmodromic 技術導入市售車型,代表作之一便是 1968 年推出的 450 Mark 3D。這台車搭載了單缸 Desmo 引擎,成為 Ducati 第一款真正量產的 Desmodromic 市售摩托車,不僅性能出色,也象徵著品牌將賽車技術帶入日常道路的承諾。
雖然這些早期賽車與市售車在資金與規模上難與當時崛起的日本車廠匹敵,但 Ducati 展現出的技術獨特性、工藝執著與義大利式的美學精神,已讓它在歐洲摩托車界建立一席之地,也為日後挑戰更大排氣量與國際舞台鋪路。
Imola 1972:一場勝利,創造傳奇
1972年,Ducati 為了參加義大利 Imola 200 公里耐久賽,打造了一輛搭載90度L型雙缸引擎與Desmo技術的賽車。結果這輛由 Paul Smart 駕駛的 Ducati 750SS,竟然擊敗了來自日本與英國的勁敵,一舉奪下冠軍。
這場勝利就像一場義大利的機械浪漫宣言:我們用激情造車、用工藝證明自己。從那一刻起,Ducati 不再只是摩托車品牌,它成了性能、設計與民族自豪感的結晶。從 750SS 到 900SS,從曼島 TT 的 Hailwood 傳奇,到街頭熱血的 Darmah 系列,Ducati 把賽道科技帶進了每一位騎士的車庫。
Cagiva 時代:在困境中,重新定義自我
1985年,陷入財務危機的 Ducati 被 Cagiva 集團收購。這是一段動盪但創造力爆發的時期。Cagiva 給了 Ducati 自由與資源,工程師與設計師得以大展身手。
這個時期 Ducati 推出幾款影響深遠的車款,包括全面整流的 Paso,以及首度導入水冷四氣門的 851 Superbike。更重要的是,設計師 Miguel Galluzzi 在 1993 年推出了 Monster——一台把鋼管裸車架變成設計主體的運動街車。它的成功不只是銷售數字,而是徹底改變了市場對「裸車」的想像,也讓 Ducati 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設計巔峰與近代轉型
1994 年,Massimo Tamburini 設計的 Ducati 916 誕生,被公認為 20 世紀最美的摩托車之一。這款車使 Ducati 在全球建立了無可動搖的品牌美學與性能象徵。進入 2000 年代後,Ducati 經歷多次資本轉移,最終於 2012 年被 Audi 集團收購。此後品牌加速現代化,導入電子控制、輕量化材料與多樣化產品線,如 Scrambler、Multistrada、V4 Panigale 等,並在 MotoGP 與 WSBK 賽事屢奪桂冠,成為賽道與市場雙重領域的常勝軍。
但不論技術多先進、車型多豐富,Ducati 的靈魂始終沒變。它仍是那個在戰後瓦礫中重新點燃火花的義大利品牌,用鋼管車架與L型引擎,持續傳遞機械浪漫與速度信仰的造夢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