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科技執法明年元旦上路,現場實測「改裝車不等於噪音車,全原廠不代表不超標」

噪音科技執法明年元旦上路,現場實測「改裝車不等於噪音車,全原廠不代表不超標」
Ziv 2020/10/28

近年科技執法已經逐步落實到用路人的生活當中,除了測速照相、區間測速等科技執法的上路之外,近期車友們相當關注的噪音科技執法也準備在110年元旦正式上路,目前已有18個縣市準備架設相關設備;今(10/28)日環保署也特別邀請媒體和相關團體,前往桃園的檢測場進行現場體驗,希望能藉此消除民眾對於噪音科技執法的疑慮。

環保署今日於龍潭的測試場地,實際展示噪音科技執法的檢測體驗

今日現場環保署直接展出未來準備使用的噪音科技執法儀器,儀器由麥克風、風速計、魚眼攝影機、車牌攝影以及控制箱體組成;儀器也會經過三重國家認證,包含標準檢驗局認證的CLASS 1等級「公務檢測用噪音計」每 2 年檢定 1 次、環保署每年也會針對儀器進行一次「比測檢驗」;另外設備校正方面,噪音計會每三天進行一次校正,同時設備也會每五分鐘和國家標準時間進行對時

噪音科技執法儀器都有通過國家三重檢驗,避免先前區間測速的出包狀況重演

除了儀器的準確度之外,之前也有不少車友質疑環境噪音、情境帶來的影響,這次環保署也特別解釋他們的檢測與開罰標準,其中像是下雨風速大於5m/s車流多於2輛車以上時,噪音科技執法系統就不會直接制單開罰,而是會以人工方式檢驗影片,如果有需要會通知車主前往檢驗。

另外最多人擔心的環境噪音方面,環保署表示系統都會自動進行背景音量的調整;確定開罰時,系統會擷取前後3秒的影片進行人工檢驗,影片會保存5年。

環保署表示執行公務車輛像是救護車、消防車、警察車等將被排除在外,另外像是選舉宣傳車等「非機動車輛本體發出噪音」的情況下,則會用以噪音管制標準 (擴音設施標準 )進行裁罰;遇到鳴按喇叭的情況下,系統也會擷取影片透過人工方式檢驗,如果有刻意按壓喇叭來規避噪音科技執法的狀況,同樣會以人工方式檢驗影片,如果有明確違規行為,除了會以社會維護法開罰之外,也會通知車輛進行檢驗。

執法車輛的鳴笛聲會被排除開罰,另外碰上特定情況時,則會由人工方式檢驗是否開罰或通知車主到場檢驗


改裝車不等於噪音車,全原廠不代表不超標!
今天環保署特別找來多台車輛進行實測,其中NISSAN LIVINA 1.6和HONDA CB400用於示範比測檢驗;另外DUCATI PANIGALE V2、BMW S1000RR、SYM DRG 158和HONDA CIVIC TYPE R則進行情境示範;噪音分貝值會以50公里以下86分貝50-70公里90分貝做為開罰標準。

現場帶來二輪、四輪各式車款進行實測,其中包含有原廠車、合法改裝車和非法改裝車

比測檢驗部分是環保署每兩年會對噪音科技執法儀器進行的檢測項目,透過道路兩側的「標準麥克風」收錄到的平均分貝數和檢測儀器的分貝數比對,確保儀器準確度。

情境示範部分,環保署則是透過全原廠的PANIGALE V2以及換上合法改裝排氣管的BMW S1000RR來進行示範,另外環保署也特別找來兩台分別裝上合法改裝排氣管和非法改裝排氣管的SYM DRG 158,來進行對比。

使用上和法改裝排氣管的DRG 158在沒有刻意加速的情況下,能通過噪音檢測

合法的改裝排氣管,上面有刻上檢驗標章

實測示範中,可以明確感受到,即便是有改裝合法排氣管的車輛,在沒有人為刻意拉高轉的情況下,皆能通過噪音規範,另外全原廠的車輛如果刻意用低檔高轉的方式通過儀器,也會有超標的情況出現,對此環保署也特別強調會設立這樣的規範,是希望用路人在通過時可以降低音量避免打擾當地居民的安寧為出發點。

有趣的是,今天現場在媒體要求下也實驗了「車輛靠近檢測儀器通過」和「車輛遠離檢測儀器通過」的兩項額外測試,以HONDA CB400的數據來看,兩者之間的分貝數有著將近4分貝的差距。

如果刻意低檔高轉駕駛,即便是合法改裝的車輛一樣會超標

在今天實際看完測試之後,筆者可以感受到政府單位在科技執法準確性和公平性上做出相當大的努力,但礙於現實的諸多考量或許沒辦法達到完美的公平性,但以今日展示的儀器來說,筆者認為已經有達到上路執法的標準了。

會後訪談中,環保署也強調法規的制定都是以受體(路邊居民住戶)為出發點,這樣的說法筆者個人也覺得尚可接受,畢竟不是人人都把引擎排氣管聲浪當作天籟,在我們享受騎車、開車的樂趣同時,也要兼顧其他人的感受才是,未來在路上看到噪音科技執法,大家還是乖乖收油門,或高檔低轉慢速通過吧!

Ziv 資深編輯
期許自己能有單缸的可靠、雙缸的浪漫、三缸的滑順、四缸的成熟。 文字工作者、攝影學徒、復古街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