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的編輯視角│時速350公里下的抓地力之戰!MotoGP輪胎配方的選擇與差異!

TC的編輯視角│時速350公里下的抓地力之戰!MotoGP輪胎配方的選擇與差異!
TC 2023/02/27

從2016年賽季以來,MICHELIN成為了MotoGP賽事類別中的官方單一輪胎供應商。自從開始了這個角色之後,法國輪胎品牌每年都會開發一套新配方的輪胎版本,這都要歸功於每個賽季中從車手與車隊的實戰經驗裡獲得的反饋與數據,MICHELIN會改良這些輪胎配方與化合物,分溪性能差異與耐用性、抓地力之間的平衡,同時提供不同的選擇,以便車隊在實戰中可以行決定哪一種版本對自家車手的騎乘風格上會更為匹配。


輪胎種類

MICHELIN生產的MotoGP輪胎分為兩大類型:乾地胎與溼地胎。

乾地胎分為三種不同配方:軟胎、中性胎以及硬胎。而雨胎則有軟胎及中性胎兩種。

所以,選擇輪胎不僅僅只是要看比賽場地是乾或濕,同時必須要注意氣溫的變化,根據溫度的差異挑選合適的材質才有辦法讓表現更加精確。有時候,一場比賽下來的溫度差異會改變得相當劇烈,這不僅會影響車手與賽車本身的表現,對輪胎的影響更是巨大。事實上,車手們必須應對賽道上更具侵略性與多變的溫度變化,同時在超過攝氏60度的環境條件下接觸柏油,這也是為什麼MICHELIN需要開發不同種類的配方來對應的原因,法國Le Mans賽道與馬來西亞Sepang賽道上所使用的軟胎,在成份上就有很大的差異。

另外,每一條賽道的左右彎占比不同,MICHELIN也會提供不對稱的輪胎,為的就是避免在比賽中後半段因為賽道佈局的原因產生磨耗不均的悲劇。


輪胎數量

對於每場比賽,MICHELIN都需要運輸數以百計的專用輪胎制比賽賽道,每位車手在每一場MotoGP分站中都會有22條輪胎額度,前胎10條、後胎12條,並且按照規定分為軟胎、中性胎與硬胎數個。

根據賽事規則,每個車隊都會配上一名MICHELIN專業的輪胎技師,後輪的選擇方面必須最多六組軟胎、五組中性胎以及四組硬胎的比例,重要的是,在Q1排位賽中晉級Q2的車手將會額外獲得一組車手任選的配方胎。

雨胎方面,每位車手將會在每場比賽中得到六組前輪與七組後輪,配方上則如前述,分為軟胎與中性胎,車隊可以擁有選擇權。

如果在雨天環境下經歷過自由練習後,每位車手將會額外獲得一套雨胎,而如果自由練習與排位均為雨戰,則在額外獲得一組。

另外,在季前測試與季中測試期間,車隊也有輪胎使用限制,MICHELIN在一整年度為每位MotoGP車手提供120條輪胎額度,額度也包含了測試車手的使用數量。同時,MICHELIN也可以對各車隊提供新開發的輪胎來進行測試,新開發的輪胎數量並不計入年度使用額度之內。

MICHELIN負責在每場比賽前將輪胎裝上輪框,所有輪胎在各車隊之間隨機分配,並且每一組輪胎都有一組專屬的代碼,MICHELIN技師可以根據這些專屬代碼來追蹤輪胎表現。


胎溫與胎壓

每一組輪胎都有其特定的輪胎工作溫度與輪胎最佳胎壓參數下,得以提供最大的性能表現與耐用性。因此,分析這些數據對於MICHELIN與MotoGP各車隊而言至關重要,在進場與離場時,常常可以看到MICHELIN技師對輪胎與賽道進行溫度量測。

MotoGP輪胎的理想胎壓方面,前輪約2 Bar、後輪約1.8 Bar,該壓力數值建立在乾燥空氣條件下,因此,當輪胎溫度升高時,內部壓力並不會改變,所有賽車車輪內都有胎壓感知器,以防胎壓不正確進而影響安全與性能。

MICHELIN也設定了輪胎在使用前須先預熱的溫度設定,車隊技師必須要使用暖胎包加熱至少一個小時,以達到預熱至攝氏90度的條件,才能夠讓車手下賽道進行使用,在某些情況下,暖胎包的加熱時間需要延長至兩小時,前輪建議工作溫度在攝氏100度,後輪可能超過攝氏120度的環境之下,暖胎包的工作準備就非常重要,因為輪胎如果是冷的或是不到工作溫度,橡膠就無法充分發揮抓地力,賽車就會開始打滑,性能也會降低大半。

當然,在過於高溫的賽道條件,或是車手過於激進的騎乘風格都會讓輪胎過熱,在過熱的狀態下,輪胎抓地力也會下降,並且在橡膠中產生氣泡。


MotoGP輪胎的工作環境

輪胎是MotoGP賽車與地面唯一的接觸點,這代表了引擎、制動系統、車手重量與運動重心轉移以及所有車上的運動力量,都會透過名片大的接地面積傳遞到柏油賽道上。車手必須要用這微小的抓地力面積來發揮所有的賽車潛力。

要了解輪胎的工作承受力,我們可以簡單考慮一些數據:

直線加速時,後輪胎承受的力會超過2200N,對於高達1.5個G的制動力,前輪需要承受超過2500N的力,賽車過彎時,側向力則會超過2000N。在承受這些力的同時,輪胎必須要保持形狀,並且不能有任何類型的變形,這也是為什麼胎壓會如此重要,MICHELIN對輪胎進行了徹底的研究,所有一切都是為了避免事故發生,並且為車手提供實現完美賽車性能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TC的編輯視角│注意看,這組制動太狠了!MotoGP制動系統的秘密!絕對的競技取向!

TC的編輯視角│賽車電控時代,到底控了什麼?MotoGP賽車的電控秘密!

TC的編輯視角│時速350公里下的有雨地濕!MotoGP車手在雨天的比賽方式?

 

TC 資深編輯
去賽道練車還會忘記帶車的辣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