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國汽車產業 誰才是真正主導市場的力量?

解碼中國汽車產業 誰才是真正主導市場的力量?
Yueh Wu 1小時前

中國汽車市場的品牌數量龐大、結構複雜,外界經常難以釐清「誰屬於誰」。一份由汽車產業分析師Felipe Munoz所繪製的圖表,近期在業界掀起討論熱潮。這份圖表揭露了目前所有由中國企業完全或部分擁有的汽車品牌,從巨頭集團、國營企業到新創勢力,呈現出中國汽車產業的完整權力地圖。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銷售重心主要由四大集團主導,分別是Geely吉利、BYD比亞迪、Chery奇瑞與Changan長安。這四家企業合計掌握了全國約56%的汽車銷售。其中,奇瑞與長安兩大品牌為國營企業,政府持股與政策支持程度甚高,而這也在圖表上呈現出這些企業與中央政府的「距離」更近。

奇瑞集團旗下擁有Fulwin風雲、Omoda、Jetour捷途、Exeed星途、iCar、Luxeed智界、Jaecoo傑酷、Rely威麟等多個品牌。
長安集團則掌控Avatr阿維塔、Deepal深藍、Nevo啟源、Volga伏爾加及Kaicheng凱程等新興品牌。

至於吉利,則因其積極的併購與合作策略建立了極為多元的品牌組合,包括Zeekr極氪、Proton寶騰、Farizon遠程、LEVC翼真、Galaxy銀河,以及眾所周知的Volvo、Lotus、Lynk & Co領克、Polestar、Smart、Geome幾何、Belgee和Radar雷達等等。

相較之下,比亞迪的品牌結構較為簡潔,僅由比亞迪主品牌與其子品牌Denza騰勢、YangWang仰望及Fan Cheng Bao方程豹組成,但其市佔率與技術實力仍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除了四大巨頭外,其他幾個傳統集團也在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SAIC上汽集團旗下擁有MG、LDV、Maxus大通、IM智己、Roewe榮威等品牌。JAC江淮則持有Maextro尊界、JAC、Evo、Nord。BAIC北汽擁有Arcfox極狐、Foton福田、Tiger、Stelato藍谷。Dongfeng東風則控制MHero猛士、Voyah嵐圖、Lingxi靈悉、Nammi納米與Venucia啟辰。這些企業多為國有或半國有機構,在地方政策與政府採購方面具備強勁後盾。

儘管市場高度整合,但仍有幾家尚未被集團收編的新創品牌堅持獨立運營,如Nio蔚來、Xpeng小鵬、Leapmotor領跑、Aiways愛馳、Neta合眾、Xiaomi小米、Li Auto理想與Rox極石。Nio更推出旗下子品牌Onvo樂道和Firefly螢火蟲,進一步細分市場。不過這些品牌正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與資金壓力,未來能否長期存續仍是未知數。

Munoz也同步發布了另一張以品牌定位為核心的「金字塔圖」,將中國車企的品牌依市場地位進行分級。金字塔頂端為超高端品牌,如Hongqi紅旗、YangWang仰望與Maextro尊界,主打旗艦市場。次高階層包含高科技新創挑戰者,如Xiaomi、Nio、Li Auto,鎖定中高端電動車用戶。中間層級擁擠不堪,聚集了Zeekr、Denza、Stelato、Xpeng等眾多主打高階感與科技感的品牌。

底層則為大量平價品牌,如Sinogold國金、Hima鸿蒙智行、Pocco等,雖佔據銷量基礎,但在品牌影響力與未來生存方面頗具風險。隨著消費者對智慧化與電動化的要求日益提升,這些底層品牌可能將逐漸遭到市場淘汰。儘管目前中國市場擁有超過100個車輛品牌,但業界普遍預測,未來十年內這個數字將大幅下降。四大集團及部分傳統勢力預計會保留主力品牌,並整併或淘汰表現不佳的次品牌,這與歐美市場歷經Pontiac、Oldsmobile、Autobianchi等品牌消失的過程如出一轍。

然而,中國車企整體的全球影響力只會越來越大,特別是在電動車、電池供應鏈與車載智慧化方面已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未來,無論品牌如何變動,「中國製造」的汽車將在全球舞台持續發光發熱。

Yueh Wu 資深編輯
車。不只是個移動的工具,他更是我所熱愛的夥伴,不論他有幾個輪子,我都想要將他們最真切的靈魂,訴說給大家知道,採訪邀請信箱:e2345678910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