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義大利車,朋友曾說過一段我認為很有趣的話:連常看你出門騎車的老爸老媽,都分不清你那台R1到底是山葉還鈴木,但倘若你騎義大利車,就算是路邊大叔阿姨都很可能會跑過來指著問「阿J喜豬腳蹄嗯?」
在所有的車裡面,沒有哪種像義大利車那樣,幾乎第一眼就能讓人感受到極其特殊的氛圍,無論是車身曲線、異於常規的機械結構和特性、還是頗具「個性」的組裝品質。摩托車界裡最出名的義大利品牌,想當然就是上面說的DUCATI 了。
只是你若思考過哪台車才是這品牌的代表作 ,結果大概會讓你皺起眉頭,因為答案不是最新的四缸跑車Panigale,也不是歷久彌新的916仿賽,更非充滿新古典美的MH900e,反而是功能性高、用途廣、價格也親合的街車Monster 。這乍聽之下有點奇怪,但如果你喜歡喝咖啡,或許能體會其中原因 。
事實上,在咖啡文化深厚的義大利,最受當地人歡迎的咖啡是甚麼都沒加,口味單純的"Un Caffe",即Espresso 濃縮咖啡。除了隨時都適合喝上一杯,口味不如想像中的苦和酸,反而溫和順口,而且大多都只賣一歐元上下 。
Monster 就如同義式咖啡中的Espresso,或許有人嫌它外型不若仿賽車搶眼,配備數據也非最齊全頂尖,但跨上去後,它絕對能給你不少樂趣。
趁今年適逢Monster 上市25周年,我想寫點關於這台被稱作Naked Bike 始祖的誕生故事,因為很可能會顛覆你對車輛開發的刻板印象。
一台車拯救全公司
90年初,DUCATI 在WSBK 等賽事裡闖出不俗成績,讓眾日系車廠見識到雙缸引擎也有不輸直四的威力,只是到了場下,他們的銷售數字仍遠不如對手。
受限於規模、品牌定位和產品策略,DUCATI 當時旗下多屬跑車的產品線是很叫好,但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過於專注在高性能的車輛用途受限、客群小眾,這對公司的財務並沒有太大幫助,營運狀況隨時都面臨挑戰。
部分人士明白他們需要一個接受度更高,且低成本的全新車款,帶來快速現金流以讓公司更茁壯健全。只是時間緊迫,且當時名震天下的916 還正處研發階段,內部幾乎沒有多餘的資源去開發新產品。
但他們最後還是作到了,不但成功解決財務危機,逃過破產的命運,還因這輛新車開創了一個市場區隔,它就是1993問世的Monster。
這台車的性能雖非一時之選,卻在商場上立了大功勞,至今已賣出超過32萬輛。這聽起來或許不多,但考量到DUCATI 在兩年前總銷量才首度突破五萬大關,這數字仍意義非凡。Monster 最高峰時期還占去公司全年銷量的一半,說這台車成就九零年代的DUCATI 也不為過。
到底這麼一輛車是怎麼出現的,中間又發生過甚麼事?
一切皆源自一張照片
八零年末,車輛設計師Miguel Galluzzi 正在HONDA 的米蘭設計工作室工作,某天偶然看到一張照片:那是一輛剛上市不久、整流罩被拆光而裸露出車架和引擎的DUCATI 851。
Galluzzi 當下忽然有了靈感,立刻拿了張描圖紙蓋在那張照片上,開始一筆一筆畫起來,最後畫出一輛摩托車,這便是Monster 的最初概念。
然而,直到他在1989年進入CAGIVA (當時DUCATI 的母公司)工作後,這個概念才開始發酵並具體化。
當時車壇流行盡可能地將所有機械結構用整流罩包起來,就像他早前負責設計的HONDA CBR600 Hurricane (F2),但那張光溜溜的851照片著實讓Galluzzi 靈光乍現,他想要打造一台將車架引擎全部赤裸裸露出來的車。
這老兄覺得,一個騎士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塑膠零件,只要一個油箱,坐墊,引擎,車架和兩個輪子,就能享受騎乘樂趣,或許他無法騎太快,但這一點也無損樂趣。
Galluzzi 的這個主意和當時市場潮流相當不同,同時也違背了大多數車廠的原則,產品開發過程有既定的美學和規矩,為了追求商業上的成功,管理者都會採取保守作法,任何過於激進或冒險的舉動都不會被允許,這也是為何他在HONDA 提出這個想法後就被否決。
內部起先並不重視
即使Monster 的商業績效對公司來說如此重要,但CAGIVA 內部剛開始根本不重視這個企劃。因為管理者完全沒有很清楚地想過要設計這麼一台車 。
我的意思是,公司上下確實意識到他們需要一個不一樣的新產品,但卻不曉得它該長得甚麼樣子。結果他們在1987年推出旗下第一輛美式巡航車-Indiana 650 ,想搭上在美國剛興起的巡航車熱潮,可惜完全沒達到預期的商業目標。
1990 年夏,Galluzzi 終於獲得DUCATI CEO 核准,開始他期待已久的那個"裸體"新車專案,但因為內部同時間還有其它一線企劃,沒有太多資源可用,所以高層只讓他先從現有零件庫裡去找能用的東西,協助他完成一個等比車輛模型(事實上,量產版Monster 全車絕大部分真是以現有零件拼湊而成)。
在模型接近完工之際,Galluzzi 曾向高層展示成果,只是當眾人一看到那個赤裸裸的奇怪傢伙,先是睜大眼睛、表情呆滯,然後馬上問這車是否少了甚麼東西沒裝上(指整流罩),而行銷部門則認為這案子完全行不通。
90年底Galluzzi 將原型車完成,公司卻想讓計畫停在這個階段,要他拍照存檔後等待進一步指示。這位阿根廷裔設計師心裡很清楚此計畫很可能會被打入冷宮,他可沒打算就這麼放棄,不斷找尋任何能讓這台車誕生的機會。
某天,趁著高層與外國眾代理商開會之際,他說服老闆將Monster 原型車展示給大家看。結果代理商的反應竟然一片叫好!還有人立刻承諾會下一張一千台的訂單,公司這才重新考慮將Monster 投產。
一開始根本不叫Monster
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個相得益彰的名字,也不一定能成功。只是連設計師自己一開始也沒想過要用"Monster "來稱呼這台車。
1989年,美國開始流行一個名為"Monster In My Pocket" 的玩具熱潮,這系列中有超過兩百種造型的怪物讓小朋友蒐集,每種怪物代表不同的等級和積分,隨後還有電玩、卡通、桌遊等周邊商品,有點像現在的「寶可夢」。
Galluzzi 的兩個孩子當時也迷上了這東西,常在他下班回家後問有沒有幫他們買新的怪物(Monster)。所以當原型車完成後,Galluzzi 告訴上級他打算就叫它"Monster"。回想當時高層看到Monster 模型車的反應,彷彿真當它是個怪物,這名字還真是名符其實。
雖然DUCATI 在1992年德國科隆車展上首度公開Monster 時,新聞稿內只寫上"M900"這名字,事後也曾試過取其它名字,但最後還是維持原案。
又好、又快、又便宜的Monster
無論哪種行業,可能都遇過客戶有向上面這種看似無理的要求,這三者的交集基本上可說是獨角獸:絕大部分人都認為不存在,眼前這位客戶卻告訴你他從某位朋友的誰誰誰那裏聽(看)過,只是你不願意承認(不想做)。
現在我要告訴你,Monster 就是這隻獨角獸。
DUCATI 只花了不到九個月的時間就將Monster 從圖紙上投入產線,速度比一般專案還要快上一倍。這是由於Monster 其實是用自家現有的兩台車:900 SS (車頭)跟851(車尾)所拚出來,順帶讓研發成本達到公司史上最低。
從部位來看,Monster 氣冷Desmoduo 引擎來自900 SS,車架是用851的修改而來,後懸吊和搖臂也是851的現成零件。嚴格來講,專門為這輛新車所開發的零件只有坐墊、油箱和腳踏,連大燈都還是用舊庫存品修改而來。
當然,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司在不久前已經將各部零件的鎖點和相對位置做了些許的標準化,以改善設計和生產效率,同時也能以一個平台開發出更多種類車款,這種做法對資源較不豐富的小車廠更有利,Monster 剛好充分利用了這點優勢。
雖然這樣東拼西湊感覺容易讓完成品變成四不像,但Monster 外型卻相當協調,簡單而極富特色,這都要歸功於Galluzzi 在過程中努力維持住他的最初概念。
另一方面,他也在這台車上融入任何一台DUCATI 該有的特色:鋼管衍架式車架、獨具個性的L型雙缸氣冷引擎,渾圓油箱有如女性豐滿上圍,順著腰部收窄的椅墊,直達末端單座所呈現出的結實俏臀,流線又性感,很難不讓人著迷。
而且,Monster 騎起來就像任何一輛DUCATI 那樣,有獨特性格的引擎輸出,賽車車架讓操控性在水準之上,用途更廣,價格也更便宜。
拜這台平價街車之賜,DUCATI 給自己闢出一條新路,順勢在車界內創造出一股新興的Naked Bike 潮流。
滑雪鞋與Monster
義大利車上很常出現一些不尋常的設計,但卻不會讓人覺得突兀,反而有種魔力,時間越久越容易對它著迷。我曾思考過這設計手法背後的哲學,歸納出一個簡單結論。
我認為,那些被統稱作「義大利浪漫」的其中一個面向,其實是種"Why not?" 的態度:如果有個方法,可以讓物體看起來美觀或實用,結果也沒甚麼問題,那為何不做呢?Monster 車上剛好就有個零件可以充分詮釋這種態度。
當內部在將車輛實體化的某天,一位DUCATI 工程師不經意看到材料供應商桌下的義大利NORDICA 滑雪靴,突然覺得鞋上的扣具可以做為固定油箱之用,便拆下來拿去車上合。
起初因為油箱角度和鞋子弧度不同而不大能用,與其要求廠商開發一組新的,他們乾脆把尚未完成的油箱局部設計成一樣弧度,如此便省下不少錢。而且這個設計極具實用性,未來車主只需將扣子打開,即可將油箱如汽車引擎蓋那般輕鬆抬起,進行保養作業。
現在,最新款的Monster 821 仍維持了這個設計,可惜我無法確認同樣的東西目前是否還用在NORDICA 雪靴上。
這一連串開發過程中的各種事件,在其它車廠裡可能很難發生,原因並不是能力不夠,反而是他們太過謹慎,或甚至因為資源過於豐富,沒有那種因拮据而好激發出創意的環境。
反過來說,Monster 反映出義大利人(或公司文化)不過於拘泥原則的做事風格,所以當我們看到DUCATI,甚至是同國籍的其它產品,常會有股「沒想到真的可以這樣設計」、「居然有這種線條」的想法 。
如果只是需要一台車,那麼自然會尋找最經濟實用的選擇,但如果是想要一台車,那就要感謝上帝,讓這世上還有義大利車可以選,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