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的編輯視角│賽道冷知識:Marc Marquez到底強在哪?

TC的編輯視角│賽道冷知識:Marc Marquez到底強在哪?
TC 2020/04/27

抒發一下心情,最近除了台灣之外,世界各地的武漢肺炎疫情依然蔓延。沒比賽看當然也就沒評論寫,身為二輪賽事為主的編輯,心裡也多多少少有些壓力,不過也因此我們可以停下腳步,好好的來跟大家吵架(X)聊天(O)。

這一次想聊的是,世界冠軍Marc Marquez到底強在哪裡?

廢話,都世界冠軍了還強在哪裡?不,不,我的意思是,Marquez在2019年賽季中,那近乎將對手玩弄在股掌之中的神級表現其實並非曇花一現。


一、超負荷測試

要知道,就算是獨立車隊,也都希望可以找到「即戰力」型的車手加入,更何況是頂級列強的主要廠隊。在MotoGP的歷史洪流中,我們看過太多太多在Moto3、Moto2拿到世界冠軍頭銜的車手進入MotoGP之後始終不見起色,甚至信心崩潰成績一蹶不振的都不在少數,而這其實是風險,但卻也不可避免。

職業賽車的世界,其實還是講求那麼一點現實的天賦。

你可以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在RC213V身上Marc Marquez快速的學習到駕駛要領並且有能力在一邊提升速度的同時一邊執行戰略。即便騎車需要一點才華天賦,但Marquez對頂級賽車的求知若渴以及戰術執行能力卻也每天都在進步。這一點就是「超負荷測試」成功的原因,Marquez在每一場比賽都在做不同的極限測試,你可以看到從自由練習一路摔四節,但到正賽的時候卻又完全穩如泰山並且一路海放。

這就是「超負荷測試」,Marc Marquez 利用每一場分站的自由練習時間來探測賽車可以做的最大範圍,舉凡輪胎抓地力的極限、賽車傾角的極限以及剎車的制動力極限等測試,Marqeuz採用了先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極端,你也許會摔車,但換個角度想,你可以完全掌握賽車在各個賽道上,每一個彎角所能夠做出的最大限度,也因此Marquez在正賽時擁有足夠的資訊量來讓他執行戰略

──因為超負荷測試帶來的效益,就是讓他比其他車手更了解自己與賽車的最大極限。

反之,這種方式後遺症當然是受傷,反覆性脫臼也變成了近年Marc Marquez在冠軍金盃後的陰暗面。


二、滑順卻極度兇狠

騎乘風格也是讓這位可怕的西班牙車手可以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在2013-14年期間,Marquez的騎乘風格絕對不會用「Smooth」來形容,絲滑柔順的騎乘風格大家第一個應該就是想到Jorge Lorenzo、Johann Zarco以及Maverick Vinales之流,而可以說是將「Elbow Down」磨肘技巧發揚光大的Marc Marquez也的確在進入GP級別的前三年都以高度侵略性且相當兇狠的騎乘風格聞名。

這也造成Marquez即使速度與成績都不差,但在前幾年的穩定度就沒有Jorge Lorenzo或是Andrea Dovizioso來的這麼好。所以你可以看到從2015年開始,這位世界冠軍稍微的改變了騎乘風格,即便速度依然可怕,但過去那種過度侵略性的風格轉變成了穩定且隨時準備發動攻擊的技巧,我們看到過去兩年Marquez經常在最後三圈、甚至是最後一彎時決定發動攻擊,並且做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致勝超車來贏得比賽。(編按:不過最常看到的還是一開始就已經拉出安全秒差,比較無聊一點但相對安全許多的比賽狀況。)


三、救車王

救車這種事情並非每一個人都有辦法做到,在賽道上每一位車手都是用幾乎遊走極限邊緣的方式在操駕賽車,加上MotoGP賽車不科學的馬力重量比,一個失誤就直接領便當下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Marc Marquez有辦法在傾倒65度以上的狀況下,利用膝蓋與手肘將車從Low Side邊緣頂回來。這相當不可思議,但還是其來有自。

Marquez擁有非常強的核心肌群,在賽車運動上,你必須要有一定的核心肌群力量來輔助賽車動態,無論是緊夾油箱、左右彎拉正車身翻動,側掛膝蓋著地或是更誇張的手肘磨地等動作都需要用到相當程度的核心肌群,Marquez近乎健美先生的身材也讓他具備了更好的賽車操控能力。其次,就像先前提到的,Marquez對自己的賽車狀況相當了解,也因此在極限狀況下做出反射性反應能力也相對優秀,年輕、強壯且經常性的遊走極限造就了Marquez各種花式救車的經典畫面。


四、驚人學習力

有天分的車手有很多,應該這麼說吧!Moto3、Moto2以及MotoGP的每一個你叫得出或是叫不出名字的車手,通通都是來自世界各地大小賽事的冠軍車手集合。而MotoGP就是在這群菁英車手裡面競爭出真正的世界冠軍。也因此,你可以發現有些即使是冠軍車手,在競爭激烈的賽事當中依然持續進步,並且大量學習來推進自己的成績。

 Marquez就屬這類。

我最不能忘記的,就是他的背影... ...不是,是當年Laguna Seca還在MotoGP賽程內的時代,Marquez複製了當年Valentino Rossi與Casey Stoner在螺旋彎的線路,並且用來擊敗Rossi的畫面。

這代表著Marquez並非僥倖沒有摔車,而是他在每一次練習中都在觀察彎道狀況,並且紮實地執行超車戰術。當然,更不用說去年僅僅只有在COTA摔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正賽頒獎台成績的可怕賽季中,有多少場次我們可以看到Marquez在大半場的時間中都跟著對手,不讓前方拉開距離,但也沒有在比賽前中半段中積極嘗試攻擊,而是觀察對手的跑法、輪胎消耗、彎速與直線底的尾速撞況來選擇在賽事後半段中攻擊的地點與手段。

同時,在RC213V的開發上,雖然Puig承認2019年版本的賽車的確是為了Marquez量身打造,但在新套件的使用上Marquez的適應能力依然相當快速。


五、引擎剎車與動力滑胎大師

活用引擎剎車這乍聽之下相當籠統且老套,但卻也相對實際。MotoGP車手當然在這方面人人都是高手,控制引擎剎車除了技巧之外同時也仰賴電控的輔助,但Marc Marquez出色的地方在於:西班牙車手具備在車輛滑動時給予完全控制的能力並且利用這種在賽事中大量使用Power Slide的方式在控制賽車。

一方面這種期程方法跟他較為侵略性的騎乘風格有所關係,再加上RC213V的動力一直都被其他HONDA車手所詬病,Marquez不可能不知道才是,也正因為如此,Marquez利用車輛滑動的方式來適應RC213V給的較不線性的動力出力方式,並且駕輕就熟。

另外要達到完全控制車輛在Power Slide狀態時的動態,Marc Marquez與大多數的車手一樣喜歡利用越野滑胎車進行訓練,關於越野車訓練的部分,我會放在下一篇專欄來獨立說明。


後記:人車一體

其實每一個MotoGP職業車手都已經異於常人,無論是在身體素質或是操駕技巧,只是Marc Marquez又更加的像是外星人一般,在一群強大的車手陣中突圍而出。不可否認這幾年Marc Marquez在MotoGP 的影響力,而目前這位西班牙車手也不過27歲而已,真的要說,他甚至還沒有進入生涯顛峰年紀!未來大有可為的情況下,再加上後起新秀一隻比一隻猛,Fabio Quartararo、Miguel Oliveira與Maverick Vinales等人都是磨刀霍霍的朝著Marquez的世界冠軍而來,未來的比賽肯定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Marquez也並非完全沒有隱憂。

第一,RC213V的開發上,先前我曾寫過一篇專欄,關於討論Marc Marquez對HONDA的影響。榮耀背後的錢鬥!Marc Marquez不斷上漲的的薪水,會成為闈場內的問題嗎? 一文裡曾經提到過:

《儘管目前沒有確切的數字,但根據其他車廠的支出預算來看,我們可以有根據的猜測:HRC在MotoGP的年度支出約落在7000萬至8000萬歐元之間。Marquez的薪水就占據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如果再加上世界冠軍加薪以及為了留人所提出的條件加薪下,Marc Marquez一個人的薪水可能就會到達整個HRC預算的三分之一之譜。

這是一個問題。HRC花在Marquez身上的預算越多,就代表HONDA花在其他領域上的預算就會越少。多給Marquez一百萬歐元,空氣動力學的測試預算可能就面臨險峻。再給他200萬歐元,車架開發預算就可能也減縮,對於今年除了Marquez以外的HONDA車手都表示前輪感受不佳的問題,你說,從哪裡找錢來解決?》

第二,傷勢。以Marquez在每個分站都用生命在找極限的騎乘方式,這當然讓他可以得到更多的資訊量,但相對的在練習時摔車所帶來的傷害風險也就更高。這是兩面刃,也是未來影響Marquez的變動因素之一。受傷的身體有沒有辦法再做出這麼高度負荷的動作,如果無法再繼續探測極限,Marquez的成績是否會受到挑戰?

賽車,真的不僅僅只是一堆車子在賽道上繞圈圈這麼容易。

TC 資深編輯
(❍ᴥ❍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