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的編輯視角│時速350公里下的積分爭奪!MotoGP積分系統的歷史與演變。

TC的編輯視角│時速350公里下的積分爭奪!MotoGP積分系統的歷史與演變。
TC 2023/04/10

自1949年第一屆錦標賽以來,至今已經實施了多達九種不同的賽季積分制度,隨著2023年賽季新加入了衝刺賽項目,我們也正是迎接了MotoGP歷史第十次的積分賽制改變。

目前的MotoGP積分制度

目前的積分計算系統是在錦標賽歷史中使用時間最久的,目前的積分制度可以追溯至1993年,在每場分站中,積分會分給錢15位完賽的車手,並在賽季結束時,以積分最多的車手成為世界冠軍。

但,在今年賽季有了新的轉折點,除了在周日舉行的正賽之外,週六下午還有另一場衝刺賽要跑,而衝刺賽更短的圈數也會有積分的進帳。衝刺賽的積分會是正賽的一半,但同樣都會計算進年度積分中,所以這也代表了每一個比賽的周末,車手都必須要為衝刺賽與正賽做好拿分的戰略與準備。

MotoGP積分的分配方式

MotoGP的分站積分分配方法,正賽的分站冠軍可以拿到25分,第二名為20分、第三名16分,第四名13分,第五名11分,第五名之後則為每一個名次逐分遞減,所以第15名會拿到1分的積分。這個積分分配方式在MotoGP、Moto2以及Moto3三個級別均適用。

而在積分減半的衝刺賽中,第一名則為12分的積分進帳,第二名為9分,第三名7分,第四名6分,以此類推,最後一分則為第九名獲得。

MotoGP車手每場比賽可以拿到的積分

因為每個周末會有兩場比賽,MotoGP車手在每一場分站中可以得到的積分增加了,如果是正常的賽事進行,一位車手在一場分站中最多就是以衝刺賽冠軍加上正賽冠軍拿下37分,另一方面,車手能拿到的分數變多也就代表了會損失的分數也相對增加,但也因為要跑兩場比賽,即便衝刺賽可能一分未得,但車手依然有機會在正賽中拿回一些分數。

積分增加也同時代表了戰況變化會更加的詭譎,今年的世界冠軍之爭也就會變得相對精彩。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賽季的積分統計制度下,積分冠軍與亞軍之間的差異,在正賽中的差距是20%,而在短圈數衝刺賽中則是拉大到25%(12分對9分)。

MotoGP計分系統的歷史

1993年以後,整個錦標賽的計分系統不斷的發展,正如我們先前提到的,從1993年之後大致上的積分體制就沒有太大幅度的變動,也是比賽歷史上最穩定的制度。而要談到整個積分制度的演變,就必須要先知道積分制度的歷史緣由:

最初,在1949年,摩托車比賽採用了一種系統,以前五名完賽的車手才有積分,依序為10分、8分、7分、6分、5分,同時,最速單圈成績的車手也會得到額外積分,但前提是最速單圈車手必須也要完成比賽。這個積分制度同時適用於125c.c.與邊車Sidecar級別,而在其他級別內,當時採用了「淨積分系統」,所謂的淨分就是捨棄最差的特定數量的分數的計分方式,而當時是採取三組最佳成績來進行積分比較,而當時的分站數量很少,250c.c.僅有四場,350c.c.有五場、500c.c.則有六場。

1950年代則演化到了每場比賽取前六名完賽車手有積分,分別從冠軍開始的8分、6分、4分、3分、2分、1分。並且取消了最速單圈的額外積分,也同樣採用了淨積分制度,1951年開始,小排量級別125c.c.與 Sidecar組別的賽程數量也得到了成長。

為了更公平的應用淨分系統,當時的錦標賽使用了一組公式來進行結果統計,如果當年比賽的數量是偶數,則除二並加一,舉例來說,如果當年度有六場比賽,則:

6/2+1=4

最終的冠軍積分就以四組最好的成績進行加總比較。

而如果當年度的比賽為奇數,則將比賽場次加一後除二,如果當年度只有五場比賽,即:

(5+1)/2=3

當年度就是取積分前三好的即果來進行加總比較。

這個積分制度一直沿用到了1969年,並在同年進行了修改。新規則允許前十名車手拿到積分,依序為15-12-10-8-6-5-4-3-2-1,但淨積分制度依然保留到了1976年為止,那是最後一個淨積分賽季,淨積分制度的廢除對於許多當時的車手而言可謂是一種解脫,因為在當時的年代,車輛的故障相當高,故障退賽的機率高,相對拿分的難度也就更高,如果採用淨積分,也會毀了車手奪冠的計畫。即便淨積分制度中,捨棄最差的積分這點可以為某些車手帶來優勢,但再怎麼樣都沒有辦法敵過那些穩定完賽也穩定拿分的車手封王。

自1977年賽季開始,賽會改採總積分制,也就是所有分站的積分都會列入評分加總,並且到了1988年,採用了前十五名車手有積分的新制度,依序積分為20-17-15-13-11-10-9-8-7-6-5-4-3-2-1,1987年,250c.c. 與'500c.c.級別增加到了15場比賽,所以積分統計的一致性就變得相當重要,

1991年,除了保留原本的規則之外,也新增了讓車手可以捨棄兩組積分結果,但只針對500c.c.級別,因為這個時代的車手經常受傷,所以常會有一些奪冠熱門車手最終因傷被淘汰出局。

1992年規則再度被修改,並且建立了截然不同的制度。重新讓積分圈縮小至前十名,但這個制度也僅僅用了一個賽季。

1993年導入了現行制度,重新讓前15名完賽車手取得積分,但新制度也讓前三名車手可以拿到更多的積分,這也讓車手可以更重視「登上頒獎台」這件事。

在整個錦標賽中,導入全新的衝刺賽制度也是對過去三十年來的積分統計系統上所做出的重大改變,我們可以逐場的觀察積分的變化,也許會因為衝刺賽的新積分制度導入,而讓今年的戰局出現不一樣的改變。

TC 資深編輯
去賽道練車還會忘記帶車的辣個男人。